要说“背锅侠”我们可爱的李达康书记可是妥妥的一个,剧中他一心奔走在GDP道路上堪称全局流量担当。他那双十分有戏的双眼皮小眼睛迷倒了一片,不过在剧中我们也感到心疼,内有妻子坑、外有下属瞒、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心中还有GDP的梗,想想也是操碎了心。他这一角色活生生不就是直销企业的真实写照吗?内有经销商欺瞒、外有竞争对手抹黑,上有国家政府严查,左右还有消费者的误解,就这样在这样的夹缝中悲催而又坚强地发展。

  有关直销企业发布声明澄清自己的清白的案列随处可见,综合起来大概分为以下几种:因部分经销商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违规直销的;因退货而引发的直销员、经销商投诉举报直企涉传的;因借助直企名义进行传销、炒作的;因打着直销品牌旗号假冒伪劣的;一些直销企业就莫名其妙地成了“背锅侠”。

  一、直销人员宣传信息走样

  直销的方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面对面传递信息再加上主观映像难免信息会走样。人作为主要以“人网”相连的闭环生态系统,直销江湖中从不缺少欺骗与谎言。

  直销人员是连接消费者和直销企业的桥梁,直销人员担当着直销企业对外宣传的角色,市场上对直销企业的认知也主要通过他们来了解,直销人员的言行若有不当将会影响直销企业的名誉和形象。另一方面,直销是由直销商以面对面的方式向潜在客户推荐产品或者事业机会,潜在客户没有其他管道了解公司和产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若经销商夸大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购买,很容易造成买卖纠纷,因此直销人员的个人行为往往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名声,导致直销企业为直销员的行为背黑锅。

  二、经销商脱离直企管控

  无论是被报得沸沸扬扬的经销商打人事件,还是部分直销企业经销商涉嫌传销事件,亦或经销商团队未经公司许可擅自举办各种培训会议等,都足以说明直销企业无法严格管控经销商行为。若是这些现象不能及时有效、彻底进行处理,直销企业经销商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虚假夸大宣传酿成的后果将最终由直销企业承担。

  三、以直企名义造假售假

  直企名气大了,难免有人冒充,打着企业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虚假宣传,搭乘网络快车,降低了造假成本的同时,也为企业打假增加了难度。打假不是一家企业行动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一起联合起来。因此,若是社会上“造假”不断,而消费者缺乏相应的“辨假”能力,政府无法对造假行为进行有效打击,为企业提供良性发展空间,势必会继续使得直销企业背锅。

  四、部分直企自身不重视信息发布与宣传

  很多消费者想通过网络对直销企业有更多的了解,但是进入企业官网,要么个别企业低调神秘,找不到信息,要么就是部分企业的信息停留在N年前没有更新,总是给消费者一种不安的感觉,甚至怀疑这个直销企业不靠谱。虽说直销是以面对面对基础的消费,但直销产品属于复杂性消费,消费者需要通过多个渠道去了解、核实与体验。如果消费者只是听所谓的“直销员”的话语,假如消费者听到虚假信息进行投资,没有官方渠道可以核实,最终上当受骗,那么事情的恶劣影响不是企业一纸声明就可以完事的。

  直销企业需要及时把信息公开透明地展现给消费者,以开放的姿态传播企业文化、制度、品牌等等,降低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壁垒,让消费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到企业相关信息给予消费者保障,使得消费者有据可查,否则一纸张声明透支的不只是直销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的口碑与信任。

  五、消费者对直销认识不足产生误解

  由于受过去直销乱象以及传销的影响,一直以来直销在国民消费者心中好感度几乎为零。尽管随着时代发展,直销行业得到规范完善的发展,直销形象有所提升,消费者也逐渐摘下看待直销的有色眼镜。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网络传销、资金盘、原始股、非法集资等等借助互联网的便利肆无忌惮迷惑欺骗消费者,导致原本对直销认识不足的消费者,再次把直销当成传销,多次无端地躺枪,让直销感到身心俱惫,但众多直销企业仍是继续前行,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斜,总有一天,社会各界会对直销行业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