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田七集团被卖给微商的新闻的出现,将已经销声匿迹多时的田七牙膏重新推回人们的视线中。不过,田七牙膏和田七集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田七拥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曾经占据了中国牙膏市场的半壁江山,最后却因为经营策略失败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事实上,田七的遭遇也是众多民族品牌的一个缩影,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因为错误的决定而从神坛摔下。
不切实际的拓展产品线
奥奇丽在2002年被于晓声接手,易主之后于晓声对于田七的品牌形象进行重塑,以草本和中药作为诉求方向,暗示中药具有消炎和除菌的功效。随后,新奥奇丽又投入2亿元进行广告投放,大力宣传田七牙膏。而田七牙膏在草本、中药的品牌形象与狂轰滥炸的广告效应带领之下,成为了一匹黑马,2003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2004年跃升至10亿元。

初尝甜头之后,奥奇丽开始拓展起了产品生产线。首先推出的田七洗手剂和田七洗手液在市场上受到了巨大的反响,于是奥奇丽又加急推出了洗发水。然而田七洗发水又迅速的从市场上消失,奥奇丽将洗发水失败的原因归咎为产品包装的失败。田七洗手液和洗手剂能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在于2003年正值非典时期,田七主打的消炎、杀菌正是消费者的诉求,而这特殊的市场环境却被奥奇丽所忽略了。
洗发水的失败并没有让奥奇丽受到打击,它又立即推出了洗衣粉。同样的,洗衣粉业务也难逃覆亡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奥奇丽没有洗衣粉的生产线,只能外包给ODM厂家,最后导致了质量跟不上。随后不久,原料涨价,奥奇丽在迫于无奈之下对洗衣粉进行价格上调。没有了价格优势的田七洗衣粉,在外资品牌和其他本土品牌的挤压之下,也只能匆匆撤退市场。
不切实际的拓展产品线成为了奥奇丽迅速衰败的罪魁祸首。多元化的运营策略分散了它对于牙膏业务的注意力,导致了产品研发资金投入的降低和广告投放的乏力。最终拓展产品线不仅没能帮助她们,反而还拖累了牙膏业务的发展。
奥奇丽在拓展产品线失败之后,就一蹶不振,跌至谷底。2014年的时候,田七因为母公司奥奇丽资金短缺而被迫停产。2016年5月,奥奇丽资产重组成功,上海钦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金控出资1.4亿元设立了广西田七公司,前者持股74.5%。公司将营运中心、科研中心转移至上海,成立上海田七日化科技有限公司,田七牙膏也随即重新投入了生产。
然而重新回归市场的田七面对的只剩下被瓜分完的市场,以及不被年轻消费者所了解的命运。错失了关键发展时期,重新回到市场的田七,早已被同样主打草本功效的云南白药、竹盐等品牌所取代。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五大牙膏品牌: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云南白药和中华已经占据了中国牙膏市场75%的份额,而剩下25%的市场份额留给田七的还剩下多少?

没有了市场的田七还面临着销售渠道的尴尬,因为销售不佳被商超渠道撤离。电商主要平台天猫没有官方旗舰店,销售数额最高的淘宝店月销量也不过只有两百多。与此同时,田七日化的大股东钦联集团,其旗下的理财公司钦联财富却在遭遇着兑付危机。田七想要振兴民族品牌的愿景最终只是黄粱一梦。
被错误的拓展产品线拖累的田七,能否重现当年风光很难说。但是田七要想东山再起,首先必须要做的是调整经营理念、更新产品线,这样才能再次夺取牙膏市场的“自有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