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尔康制药”)在陷入财务造假质疑漩涡逾半年后,终于就相关事件公开说明,并宣布复牌。
据尔康制药称,公司自查发现从子公司内部采购货物未实现销售也未合并抵消,导致收入、利润虚增,2016 年度财务报告出现重大会计差错,净利润预计减少2.3亿元。然而尔康制药在复牌首日便遭遇市场“讨伐”。开盘即迅疾跳水,早盘9时29分许打开跌停板,股价跌至10.31元/股,跌幅10.03%。
为了解尔康制药接受证监会调查的最新进展,记者向尔康制药两名相关人员致电咨询,但对方均未作说明。
不过,尔康制药方在公告中表示,“目前,相关会计差错更正事项暂未经审计,公司将在本公告公布之日起 45天内披露经具有证券从业资质的审计机构审计更正后的年度报告。”

虚增利润2.3亿
复牌前,尔康制药发布《关于媒体报道自查报告的公告》,就此前媒体发文质疑的18万吨药用木薯淀粉生产项目的实际盈利能力、公司固定资产扩增、已缴纳房产税与房建项目不匹配等情况进行回应,并且自查发现存在收入、利润虚增问题。
在自查报告中,尔康制药表示,2015年时经销商反馈信息显示,公司生产的淀粉胶囊制剂产品进入河南、云南等省份单列分组招标计划,市场需求激增。为此,公司大举采购储备原材料。
实际上,上述省份关于药品采购的单列分组招标计划并没有实施。因此,尔康制药备货的空心胶囊用改性淀粉未能全部生产淀粉植物空心胶囊,也未全部对外形成销售。
然而,在2016年财务报告准备期间,尔康制药并没有将上述未实现的销售收入进行合并抵消,导致收入、利润虚增。
耐人寻味的是,尔康制药当时出于商业保密的考虑,选择第三方供应商向子公司湖南尔康(柬埔寨)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柬埔寨尔康公司”)采购空心胶囊用改性淀粉,而不是直接向柬埔寨尔康公司采购。
由于上述会计差错,尔康制药2016年度财务报告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29亿元,虚增净利润2.08亿元。
此外,尔康制药国际销售部门没有将销售退回及其后续处理的期后事项告知公司总部,也导致2016年度营业收入虚增0.26亿元,利润虚增0.22亿元。
将近一半的营收来源于淀粉系列产品,正是尔康制药最初被质疑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在深交所5月中旬下发的《关于对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以下简称《问询函》)中,曾要求尔康制药说明2015年和2016年普通淀粉与改性淀粉毛利率差异较大的原因。
时过半年,尔康制药才对问询函做出回复。在这份姗姗来迟的回复中,尔康制药采用更正后的业绩指标对两类产品的毛利率进行对比,差异也有所减小。譬如,更正之前的普通淀粉毛利率为2.17%,而改性淀粉毛利率高达90.16%。更改之后,普通淀粉毛利率依然是2.17%,不过改性淀粉的毛利率却降至89.66%。
尔康制药方对此解释称,由于产品的应用领域、技术含量、定价策略的不同,导致淀粉及淀粉胶囊系列产品中不同产品毛利率出现较大差异。
调查仍在继续
自今年5月初尔康制药被质疑财务造假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5月11日,在下发给尔康制药的关注函中,深交所督促公司尽快进行核查,并请会计师出具相关说明,及时发布澄清公告。随后,深交所下发《问询函》。
8月初,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尔康制药进行立案稽查。紧接着,持有尔康制药的重仓基金纷纷下调了其股票估值。其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以下简称“湖南证监局”)也派出核查小组对尔康制药进场核查。
值得注意的是,尔康制药目前仍处于证监会调查阶段。
尔康制药在“针对自查存在问题的整改计划”中表示,“针对公司本次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的情况,公司将继续积极配合并密切关注监管部门调查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履行后续信息披露义务。”
实际上,湖南证监局工作人员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证监会发起稽查说明公司存在一定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会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但稽查办案从稽查部门展开调查、出具调查报告、提交法律部门审理,再到实施行政处罚,存在相应的工作周期。
在接到证监会的立案稽查通知时,尔康制药方也曾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公司股票或存在被深交所实施暂停上市的风险。
目前,证监会关于尔康制药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过,《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明确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