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个打着私募基金旗号、涉嫌组织传销的案件,上周在贵州省凯里市法院开庭审理了。检方指控,涉案组织共发展会员29449人,组织结构共41层,涉案金额23亿余元。
据了解,北京东方财星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某某等人,从2014年到2016年,以“国宏金桥基金”、“国宏众筹”等项目名义,收取入会费、发展会员。其成员拉新人入伙,便可以“国宏金桥基金”一手3万元为基数获得8%的返利即2400元,其上线会员也可获得2400元基础上10%的返利。
他们曾经宣称,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平均回报率15.7倍,就算5个项目4个全亏,只有1个成功也起码赚3倍的钱。他们还称,“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项目是国家发改委项目,前景好,上市后就能获得10至50倍回报……
打着私募名号两年发展会员3万
这个打着私募名号、涉嫌搞传销的国宏基金发展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呢?
据贵州都市报报道,2014年2月,马某某以东方财星董事长、国宏发展院院长的身份,在北京召开“国宏金桥基金”动员大会,成立北京国宏金桥财星创业投资中心,东方财星国际资本是该基金的管理公司。会上同时任命了该组织的领导层“干部”。

2014年3月,“国宏金桥基金”以投资中科泰能镍碳电池项目为名,借助河北恩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会员签订《借款协议》进行传销。该“基金”每手3万元,交一手为信息专员,三手为信息主管,六手为信息经理,三十手为市级代理,六十手为省级代理。
2015年4月底,马某某对国宏基金进行封盘。次月,他们以投资“中科泰能二期”、“国宏汽车”为名,打着众筹的旗号,进行第二阶段的活动。
“国宏众筹”依托因为所以餐饮公司销售消费卡发展会员,并以公司与会员签订投资协议的方式来购买消费卡,每手4.5万元,会员改称为召集人,按“国宏金桥基金”入会购买手数依次改称为预备召集人、单店召集人、区县总召集人、市总召集人、省总召集人等。
黔东南州公安局查明,从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案发前,该涉嫌传销组织的会员人数达31700余人次,遍及全国31个省,共6级41层,接收会员资金17亿余元。(此次检方披露的涉案金额是23亿余元。)
虚构拥有专利诱导会员吸纳23亿
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马某某等人被逮捕。据了解,今年4月14日,贵州凯里市人民检察院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马某某等19人提起公诉,起诉书指控涉案资金达23亿元。
12月11日,该案在凯里市法院正式开庭审理,马某某等19人被贵州省凯里市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公诉。据法制晚报报道,由于被告人人数众多,法庭讯问一直从11日持续到15日才结束。
据法制晚报报道,在法庭上,公诉人指控,马某某等人租用国宏大厦作为办公地点,虚构拥有“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技术、研发“国宏汽车”等名义对外虚假宣传,成立中科泰能公司吸纳资金,启动北京国宏金桥财星创业投资中心以私募股权的名义“融资”,以东方财星作为基金管理人,采用“双区发展、多层次奖金分配”的模式诱导会员,实现“奖金”利益最大化。

起诉书内容还显示,该组织以中科泰能“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项目是国家发改委项目、在全国各地有10余个生产基地、市场前景好、上市后就能获得10至50倍回报为噱头,在全国各地组织召开项目投资说明会、推介会等进行虚假宣传。
但是,就算到这个时候,马某某还自辩,其经营行为系合法众筹,且均用于生产经营。马某某的辩护律师称,所有的投资实体是真实的,在“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新能源汽车”、“冷藏仓储物流”等领域拥有大量专利技术,部分专利是从一位周姓院士的手里受让而来的,有专利文件佐证。
律师还表示,涉案在资金全部投入实体,案发前生产新能源货车3000余辆,没有转移或挥霍,不构成传销犯罪,而是一种众筹行为,是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