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报称,经市场监管总局研究决定,现撤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

  

 

  去年底,百年老店同仁堂因“过期蜂蜜门”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2月11日,同仁堂连发多个公告,对此事件处理结果进行披露。同仁堂蜂业被处以罚款140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17万元,还有多位高层领导被免去职务。

  说起中医药老字号,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同仁堂,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流传甚广。但如今,这句箴言却有些变味了,同仁堂旗下子公司不仅经常上质检黑榜,还多次因违法广告被通报。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通报显示,近期,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因更换标签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使用回收蜂蜜作为原料生产蜂蜜受到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同仁堂第一次被曝出质量问题。据媒体报道,早在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就被爆出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

  据媒体报道,2017年有关同仁堂药品质量检验问题就达到了两位数,在原食药监总局发布的46份药品抽检通告中,同仁堂以14次的“成绩”位居“黑榜”Top10名单第二,其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亳州)生产的中药饮片有5次上“黑榜”;另外,同仁堂全国范围的连锁药店作为“检品来源”被通告的有10次。

  一位中药行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早期较长的时间里,同仁堂集团内部资源规划混乱,各家子公司定位不明析,同业竞争较为严重”。而今,问题依然存在。

  2月12日,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在发布的通报中也直指,同仁堂集团“内部管理混乱,对下属企业监督管控不力,对控股企业存在的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问题失察失责,相关企业质量管控制度虚化不落实,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对‘同仁堂’品牌形象产生恶劣影响”。

  除了药品质量等存在问题,同仁堂还多次因违规广告被通报。

  去年3月,同仁堂被牵涉到备受关注的今日头条广告“二跳”事件中。据央视财经报道,同仁堂方面表示,违法广告是由相关媒体平台发布,由于消费者不明真相、不断投诉,同仁堂才遭到个别省市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查处,认为自己是为违法广告“背锅” 。

  虽然同仁堂解释违法广告皆是代理商私自所为,但是,这些广告发布者是如何拿到同仁堂相关产品经销权仍是待解之谜,同仁堂方面也未对此向公众做出回应。

  据了解,同仁堂品牌的相关产品经常登上违法广告黑榜,同仁堂间接控股的二级公司兴安盟公司更是榜单“常客”。

  2017年12月29日,原江苏省食药监局发布官方公告,暂停销售同仁堂牌葛根山药胶囊,理由是未经审批;夸大保健食品功能;虚假宣传、情节较为严重;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此后,同仁堂又分别被原安徽省食药监局和原宁夏食药监局点名,涉及产品仍然是同仁堂牌葛根山药胶囊,原因皆是夸大保健食品功效以及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严重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另外,同仁堂牌固源胶囊广告也因广告违规而被原安徽省食药监局点名。

  多项公告显示,同仁堂产品具备生产企业名称和产品批准文号,并非三无产品,但其广告不符合相关法规。就这一系列违规操作而言,不少人士指出,这是同仁堂不爱惜羽翼的表现。

  据同仁堂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末,北京同仁堂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等六大类产品2600余种,36个生产基地,105条现代化生产线。整个集团系统内共有零售终端2121家(含海外140家),医疗服务终端(中医医院、诊所)488家,包括海外的80家。

  据了解,早在2001年,同仁堂就与香港华美集团合资设立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水药妆;2005年,与香港同兴集团合资成立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日化药妆。此后,同仁堂也不断依托子公司,切入保健品、茶饮料、食品等大健康消费领域。有数据显示,近20年,同仁堂共开发新产品679个;其中药品176个,保健食品92个,食品288个,化妆品123个,后三项合计占新开发产品的74.07%。

  不仅如此,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还将触角伸向了直销行业。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官网显示,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5月拿到了直销牌照。根据行业媒体公布的数据,2017年同仁堂直销业绩为6000万,排在90家企业中的第74位。

  尽管打着金字招牌,同仁堂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并未见太大起色,反而持续被同仁堂亳州中药材、同仁堂化妆品、同仁堂蜂业等多家旗下控股子公司拖后腿,不断被曝各种问题。对此,有行业人士指出,“如果多元化扩张大步迈进,内控管理体系没有跟上,不但主品牌难以真正发挥带动效应,屡屡发生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反而容易自砸招牌。”

  从一间小药铺到享誉世界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用了300多年的时间。但要毁掉一个老字号,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年的时间。

  从公司经营层面来讲,“过期蜂蜜门”在股价等财务方面的确影响甚微,但是对同仁堂这个老字号品牌来说,却不见得。子公司频频出现质量和违规广告等问题,已经对同仁堂的品牌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曾经代表着同仁堂品质的古训,如今看来已经有些变味了。

  此外,在缺乏创新、仅靠并购来维持业绩增长的同仁堂已经显现出“后劲不足”的迹象。

  在同仁堂2017年的年报中,公司两类主营业务毛利率都出现下滑,医药工业毛利率同比减少0.36个百分点,医药商业毛利率同比减少0.04个百分点。

  “过期蜂蜜门”暴露出了同仁堂在多元化过程中管理意识欠缺、质量管控不严等诸多问题。虽然这次同仁堂对高管的处罚力度很重,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未来的质量把控能否真正落实。

  被撤销“中国质量奖称号”也是对同仁堂的一个警示:质量与诚信是老字号的立身之本。“过期蜂蜜门”后,同仁堂更应该爱惜羽翼,保护好自己的品牌价值,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勇于创新,让“老字号”能够换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