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

  同时,沙棘的广泛用途和神奇作用被多部药典记载。

  

宇航人.webp~1.jpg

 

  《月王药诊》是藏医学的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藏医药著作。它对于研究藏医学起源,早期历史,对研究藏医学与中医药学、天竺医学,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是现存最早的古代藏医药著作。

  

宇航人2.webp~1.jpg

 

  《月王药诊》中的第112章药物的性味功效中对沙棘有如下记载:“沙棘医治培根、增强体阳、开胃舒胸、饮食爽口、容易消化。”

  《四部医典》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精华于一体的藏医药学术权威工具书,被誉为藏医药百科全书,为藏医药学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根本的一套理论体系。《四部医典》又名《医方四续》,形成于公元8世纪,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1546年首次将四部医典木版印刷,发行到藏区各地,成为藏医药领域最经典的名著。

  

宇航人3.webp~1.jpg

 

  《四部医典》中约有30章记载了沙棘具有祛痰止咳、利肺、化湿、壮阴、升阳的作用,有60余处记载了沙棘的健脾养胃与破病治血等功效,而且还有沙棘的汤、散、丸、青、酥、灰、酒7种制剂与84种沙棘的配方。

  公元1642年到1840年,著名藏医药学家德斯·桑杰嘉措于1687年编著的《四部医典蓝琉璃》中认为:沙棘性味酸微甘,大补元气,增进食欲,流通气血,增强体质,清除“龙”“培根”“赤巴”等疾病。

  从公元1279年到1642年,藏医药南派中最有影响的舒卡·洛追杰布编著的《祖先口述》中下册的第211节中记述:“沙棘利肺止咳、活血化瘀、消痰湿;果实犹如豆,色黄味极酸,制膏剂入药。”

  《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是著名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所著。鉴于它的内容和价值,可以和《本草纲目》媲美,被列入我国经典本草著作,载入历史和药学教科书中。作者对青海东部、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资料,并结合历代藏医药书籍中的药物记载作了考证,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约于1735年完成此书,于1840年木刻版印刷本问世,集藏本草之大成,流传后世。

  

宇航人4.webp~1.jpg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晶珠本草》下部中称:“沙棘果除肺瘤、化血、治培根病”。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内容包括了医疗卫生,以及历代名医的验方、秘方和具有蒙古族饮食特点的各种肉、乳食品,甚至明代名医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引用了该书的有关内容。所以,《饮膳正要》一书,对于研究我国的医药和蒙古民族的医药科技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宇航人5.webp~1.jpg

 

  在《饮膳正要》中记载:“赤哈纳(沙棘)不以多少水浸取汁,用银石器内熬成膏服用即生津止渴治嗽”以及沙棘酒用来治疗体虚、跌打扭伤。

  伊喜巴拉珠尔撰于18世纪下半叶的《认药白晶鉴》中对沙棘性状、功效曾有记述:“大尔卜为具有二种刺的白色拉巴兴的种子,具黄色,似大豆,味酸涩,刺舌。其膏具有祛肺脓肿,活血,祛巴达干之功效;其茎精具有活血,祛热,止刺痛之功效;其灰具有祛肠刺痛之功效”。

  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并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共参考各类典籍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宇航人6.webp~1.jpg

 

  其中记载沙棘:“实,气味酸、温、无毒,主治久痢不瘥及心腹胀满黄瘦,下寸白虫,单捣为末,酒调一钱匕服之甚效。盐、醋藏者,食之生津液,醒酒止渴。”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由占布拉道尔吉的编写的《蒙药正典》(又名《无误蒙药鉴》) 对沙棘也有更确切的描述。

  1952年四川医学院徐仲吕教授在进入西藏途中将一种植物采摘带回,经四川大学生物系方文培鉴定,此植物即是沙棘,随后徐仲吕教授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写出了《醋柳果汁的研究》和论文《醋柳——医药新发现》。于是四川医学院率先对沙棘开始了研究与开发。由肖倬殷教授领导的药物研究室开始了沙棘的研究工作。

  

宇航人7.webp~1.jpg

 

  蒙医著作《蒙药正典》更是对沙棘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

  1977年卫生部首次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相继公布沙棘为药食两用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宇航人8.webp~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