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民健康和民生领域的健康消费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成为落实全民健康的有力抓手,“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力推动了全民健康意识和国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2024年7月2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健康消费作为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指引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空间广阔!我国大健康产业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
从市场发展情况看,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8万亿元的总额实现了显著跃升。另据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姚军介绍,预计到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将达17.4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29.1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医疗保健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1.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71元,同比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3%。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3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为旅游,占比27.8%,其次是教育,占比27.5%,医疗保健紧随其后,占比25.2%。

“健康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并且有着从“选择性消费”向“健康刚需”方向演变的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表示,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它涵盖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我国已具备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空间广阔。”
系列政策出台!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表示,近年来,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大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健康领域是一个涵盖广泛、潜力巨大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更延伸至保健食品、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郑灿朝表示,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从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到支持医药创新研发,从推动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到促进健康服务业的规范发展,政策的引导为大健康产业的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
何继红进一步表示,食品行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在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普及的推动下,食品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传统食品企业积极转型升级,注重健康元素的融入,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新产品;
另一方面,新兴食品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精准定位,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的新宠。
数据显示,在社交媒体药食同源食疗滋补话题的关注人群中,男性占比超过女性,为56.1%,成为药食同源产品消费主力。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问题和顾虑增多,也促使年轻人加入养生的行列。在食疗滋补养生人群中,35岁以下年龄段的占比上升了4.2个百分点。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机食品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些产品不仅注重口感和品质,更强调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和冷链物流的发展,食品行业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的购买方式。”何继红说。
健康消费需求旺盛,健康产业的头部品牌企业大都在加大产品研发、消费者服务上下功夫,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高品质服务,但健康产业中仍存在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扰乱了市场秩序,损伤了消费信心的产业发展“蠹虫”,主要表现为普通食品功能化、疗效化,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非法添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