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2000多年前从《黄帝内经》中精炼出的话,至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

  人从健康到不健康,中间经历着漫长的亚健康状态。若提前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做好防病工作,甚至从婴儿出生那一刻起将人的健康管起来,是否会避免很多人间悲剧?在治未病的理念下发展起来的健康产业是否更如雪中送炭?

  当心慢性病

  当年扁鹊察觉蔡桓公“病在肌肤”,劝其早治疗却不被引以为戒,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如何智斗不听话的病人也是一道难题。病人尚如此,没有健康意识的人恐怕对健康教育更加不屑。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显示,40岁之前戒烟能把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危险性降低90%。如果更多的人看到这一数据,会因此而戒烟吗?

  据《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显示,中国成年吸烟人数超过3亿,男性吸烟率达52.9%。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据估算,如目前的吸烟状况不改变,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值得注意的是,吸烟者中不打算戒烟的比例很高,达44.9%。

  对于“滚刀肉”烟民,中国医药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生来说,健康管理光靠健康教育远远不够,制度管理也得跟上,这正是健康管理产业存在的意义。尽管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刚刚起步,只要方向对,“即便脚下没路,也能趟出路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19-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周生来凝重地说:“其实救死扶伤并不神圣,如何让人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才更神圣。”

  他认为,健康管理产业包括下游的救死扶伤,中游的慢病管理,上游的健康管理,以及源头的优生优育。三甲医院不应止于治病,更应该进军健康产业,将医疗资源布局在中游。譬如,三甲医院将治疗过、出院的慢性病人管理起来。首先预防心梗、脑梗、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复发,其次是对亚健康人群提前干预或治疗,而不是等患了病再去医院。

  不容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生病因为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缺乏运动、食品营养不均衡、睡眠不足、精神过度紧张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70%以上的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恶性肿瘤等。“健康不仅仅是公民的权益,更是责任”,这体现了健康的双重属性,它既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周生来指出,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人类无限的健康需求,故而管理健康应该像管理其他稀缺资源一样。他表示,无论是医疗改革,还是发展健康产业,既需要政府、社会两只有形的手,也需要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共同发挥作用,三者缺一不可,“而不是当前仅靠政府一手包揽”。

  国内健康管理产业尚为雏形阶段,周生来认为,目前该产业以健康体检服务为主导,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和健康教育讲座为辅助,而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系统完整的健康管理机构仍未诞生。

  如何预防癌症?

  除了慢性病,对人类健康的另一大威胁是癌症,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大因素。前不久,棋圣聂卫平在《养生堂》节目中讲述了自己因久坐、吸烟喝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患上直肠癌,并通过两次手术最终战胜了癌症。他呼吁任何疾病都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像他拖到癌症四期才去医院治疗。

  诺辉健康CEO朱叶青谈到,2015年我国新增确诊癌症患者高达429.2万。以肠癌为例,我国肠癌患者的死亡率约是美国的两倍。30年前,美国大规模推广肠镜作为肠癌筛查手段。如今45岁以上的美国人选择肠镜作为常规体检手段超过35%,使民众患上肠癌的几率降低了60%。而我国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选择做肠镜的人不到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早期筛查方面的意识很落后。值得注意的是,做好早期筛查工作,不仅降低患癌几率,还可以大大减轻医保负担,减轻医院就医压力。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在与癌症斗争中发现有三大因素可降低人类死亡率,包括健康的生活状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早期筛查。据不完全统计,癌症治疗可使癌症降低12%,健康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等降低35%,早发现使癌症降低53%。朱叶青指出,中国人对健康80%的投入在生命的最后6个月。“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提前到60个月,甚至是60年,而不必痛苦地等到最后。”

  早期筛查的价值在于它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如早孕试纸,查出阳性可去医院做B超检查,反之则不用去医院。其次,要有确诊手段,如到医院做肠镜,可检查肠道是否有腺瘤或息肉,是否发生癌前病变。此外,一旦确诊,要有一定的治疗手段。在早期病变时,可直接通过肠镜做微创手术,切除息肉和腺瘤便可治愈。

  理性看待新技术

  一滴血检测、易感基因、肿瘤标志物、基因测序、分子诊断⋯⋯科技革命也伴随着知识革命。新技术源源不断,对我们来说,它们既新鲜又繁乱。

  生物医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信息比较繁、杂、乱。新技术或新产品,对于不熟悉该领域的人而言很难准确判断。譬如,一滴血检测,至少目前该项技术尚未成熟。朱叶青认为,一滴血检测癌症尚有难点,由于血液全身流通,很难定位癌症的原发器官,缺乏临床指导意义。若癌细胞随着血液遍布全身,恐怕已是癌症晚期,悖于“早发现”的筛查理念。“其实,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新技术,不能一味地接受,也不能以偏概全”,市场仍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

  此外,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医疗文献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癌症相关,研发出DNA早期筛查技术,这对精准医疗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以前属于泛医疗阶段,现在可以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把钱花在刀刃上。”。

  周生来表示,生物医疗是健康产业的一个分支,任何新技术和新产品都有成长期和成熟期。每当人类战胜某种疾病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社会大众应该宽容这些新技术或产品”,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生物医疗行业,而不是一竿子打死。此外,新技术或新产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推广,要积累临床数据,等到验证成熟后方可推广。技术没成熟就推广的后果是,容易被恶意夸大作用,使人上当受骗。

  什么是健康产业的核心?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金玓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超过十家心理咨询平台获得融资。这意味着随着产业的发展,给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就业机会。资本的投入是一个培育市场的过程,同时也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过去很多人没有机会体验心理健康服务,现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直播等方式来体验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加快行业的发展。

  周生来指出,中国健康管理目前存在着“市场热、医院冷、医保木、政府慢”的现象。尽管企业投资健康管理项目的热情很高,但由于医院和医护人员响应度低,使得中国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缺乏核心技术人才队伍的支撑,特别是买单者(商业医保、政府社保)的缺位使得健康管理服务市场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激励机制,造成了行业生态圈不健全的现状。

  目前资本投入健康产业是好事,但泡沫较多,投资也有些盲目。周来生表示,健康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有太多的分支,但是资本没有找准健康产业的核心。他认为,以医疗高科技为核心,从事于维护促进人类健康的服务的医疗健康服务,是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把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组织起来让他们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价值,让这些专家不仅能够治疗疑难杂症,更能帮助人防病,让人延年益寿,才是大健康产业最核心的事。

  朱叶青表示,健康产业将是未来几十年蓬勃发展的产业。近期随着生物技术革命性变化,为健康产业带来了很多创新、创业机会。我国的健康产业刚刚起步,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民众的意识,处于一个等待爆发的阶段。另外,政府补贴是一件好事,但只是锦上添花。他不希望任何行业或企业靠政府补贴生存下来。企业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技术、管理、市场来推动,最终做到企业自我生存、自我盈利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