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等多部委印发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规划提出九大重点任务,包括:

  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加强老年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

  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

  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

  推进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

  规划还提出,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老年健康服务,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千亿市场空间打开

  老龄化是养老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未来15年是我国老龄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

  多家券商研报测算,中国养老产业2020年将迎来5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另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分析,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1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万亿。

  近年来,关于倡导智慧健康养老的政策密集出台,并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6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部署。《意见》提出,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并将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前往多点执业,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问题等。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要求重点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动在养老和医疗机构中优先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鼓励财政补贴家庭和个人购买智慧健康养老产品。

  智慧养老产业将获益

  规划还提出,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老年健康服务,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为养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这些重点方向的发展涉及诸多细分领域。以智慧养老智能设备为例,就包含了多个细分市场。

  

 

  第一是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重点发展健康手环、健康腕表、可穿戴监护设备等,对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

  第二是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用于家庭、家庭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便于个人、医护人员和机构在家庭和移动场景中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并能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等功能。

  第三是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便于用户在不同社区、机构中随时、随地、自助地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提升用户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水平。

  第四是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监护床等智能监测、康复、看护设备,开发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终端,实现自主自助的养老功能,提高用户自主养老、自主管理的能力,提升社会和家庭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五是家庭服务机器人,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提供轻松愉快、舒适便利、健康安全的现代家庭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第六是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不过,由于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很多智能化居家养老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配套弱、无标准、服务不落地问题突出。而且相关设施设备缺乏准入标准,尤其是有移动健康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有的误差较大,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