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日举行的2020中国特殊食品大会(第五届)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指出,疫情催生营养健康需求,特殊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内生动力不强,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不佳、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乏力、产业链供应链尚不完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

  

1123636425_15408899608661n.jpg

 

  边振甲介绍,今年是《食品安全法》明确特殊食品定义5周年,受益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指引和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的追求,5年来,特殊食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攀升。2019年,特殊食品制造企业2000余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120余万家,从业人员600余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6000亿元,是保民生、保稳定、保供应、保就业的重要产业。

  5年来,特殊食品实行了注册审批全球最严、产品出厂批批检、生产经营需许可、事中事后强监管、监督抽检全覆盖、处罚问责最严厉的监管,行业秩序整体大有好转,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特殊医学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监督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8.2%、99.8%、99.2%以上。

  “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直面存在的问题。”边振甲指出,特殊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而内生动力不强。一是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不佳,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监管资源、管理思路、技术手段等还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产品消费升级需求呼唤制度创新;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乏力,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发展动力不强,特殊食品尤其明显;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尚不完善,卡脖子问题依然普遍存在,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简称“特医食品”),进入医疗机构障碍重重;四是科普宣传教育不够,消费者、医务工作者和营养师认知较弱,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边振甲强调,科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个关键时期,要调整产业结构,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高水平的新产品,升级产品服务,关注从生产端到用户端的数字化转型,开辟新的价值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