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神又养身?中华老字号同仁堂跨界新零售推出的枸杞咖啡。

  同仁堂跨界目标或在大健康平台生意。

  多家药企跨界食品领域效果如何?

  

微信图片_20200806173957.jpg

 

  人到中年不得已,咖啡也得加枸杞。

  万万没想到,那些调侃90后朋克养生的段子居然被同仁堂变成现实。据悉,同仁堂旗下的知嘛健康开新零售门店开始卖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肉桂卡布奇诺等咖啡饮品。

  可以说,同仁堂敏锐地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需求和兴趣。近年来,年轻人们纷纷开始养生,无论佛系还是朋克,都会不约而同地在保温杯里泡点枸杞——而利用中药养生,恰恰是同仁堂的优势项目。

  01

  枸杞加咖啡走红社交网络

  日前,一家卖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益母草玫瑰拿铁、肉桂卡布奇诺等非主流咖啡的店面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火了。

  不少网友都震惊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养生咖啡?

  

微信图片_20200806174054.jpg

 

  据了解,这家非主流产品咖啡店官方名称为:知嘛健康。而其背后的公司大有来头——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据透露,知嘛健康是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旗下的新业务品牌。

  对于产品特色,知嘛健康店内工作人表示,知嘛健康的商品主打健康食疗理念,包括烘焙主要提倡的无糖少油,咖啡饮品中结合了中草药,汤点则是根据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定时上新,加了氮气的酸梅汤就是针对大暑节气特别推出的饮品。按照中国的24个节气,15天有一个节气,门店会据此在每个节日推出大概3至5个新品。

  而在知嘛健康店内零售的包装类商品中,主要为同仁堂、总统、悦活力三个品牌,三者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瞄准不同人群的健康品牌,商品价位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以咖啡和快消品作为引流商品,知嘛健康要打造的是健康体验空间。”知嘛健康业务负责俞睿璇说,据称,目前知嘛健康双井店在工作日的客流量约为500-600人,平均单日营收在3万-6万元,周末的客流量更好能到1000多人,平均单日营收甚至超过10万元。

  另外,俞睿璇表示,目前知嘛健康在北京有两家门店,除了双井富力城附近的门店外,还有位于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大兴生产基地的“零号店”。前者面积为500平方米,店内包含1000多个SKU,是主要定位于社区场景的门店;后者则是知嘛健康打造的旗舰店,不仅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在业态上还包括了中西餐厅等,服务更为多元。

  02

  目标或在转型平台生意

  据悉,“知嘛健康”未来一年要在北京布局300家门店,其中社区店、购物中心店、写字楼店各开100家。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知嘛健康是同仁堂试水平台生意的重要布局,而年轻人消费则是争夺目标。

  如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提出,知嘛健康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多元化的服务体验既满足了年轻人网红打卡的猎奇心理,又满足了年轻人养生调理的真实需求,这两点结合的独特性保证了流量的持续性。在产品层面,通过独创性饮品的吸引力和同仁堂老字号的信用背书,也有望带动各类养生食材、药材的销量提升。

  据业内人士指出,知嘛健康推出中草药咖啡主要是为了引流,从同仁堂组最新一系列措施看,其应该是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同仁堂在线下就有不少门店,还会继续扩大;线上也有自己小程序商城,其本身又有中医医生资源、自营中药产品等,业界都在猜同仁堂想打造一个中医药健康平台,就像天猫淘宝那样的购物平台。

  据了解,同仁堂目前已经上线了“知嘛健康”的小程序商城、社交电商“糖粉堂”,此外同仁堂还在做MCN业务,孵化一些中医老师。

  同时还有消息称,同仁堂将在近期上线一个大健康平台。这款APP的名称与“知嘛健康”同名,将是一个包括电商、线上问诊等在内的综合性平台,模式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类似。

  03

  多家药企涌入跨界大潮

  国潮跨界几乎成为了每个国产老品牌都会尝试的营销玩法,日前东阿阿胶推出清心养心的“夏季清心糕”、双重提升免疫力的“东阿阿胶酸奶杯”、去燥不上火的“东阿阿胶葛根饮”和清凉又解馋的“东阿阿胶奶茶杯”等花样新吃法。尤其是新品东阿阿胶粉,更是成为今年夏季养生的团宠,东阿阿胶也顺势发起赢得年轻人好评的“夏日宠粉节”。

  此前,东阿阿胶在公告中表示正加速数字化转型,将更加关注消费者运营,围绕大健康产业,优化丰富产品体系,并提出“一季一IP”的战略,夏季养心战略,意在获取年轻消费群体的认知;冬日滋补,则是保存量客户的手段。

  事实上医药企业跨界食品领域并不罕见,早在此前就曾有多家医药企业向这方面布局,例如天士力旗下的帝泊洱、国台酒;江中集团推出的猴菇饼干、米稀、植物饮品蓝枸;广药集团王老吉、刺梨饮料等一系列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企业跨界食品领域,产品所含中药材成份,具有“养生保健”等功效。比如“江中猴菇”饼干米稀也主打养胃功效;王老吉则以“怕上火祛火”为卖点。有企业坦言,保健品及功能食品成为主要方向之一。

  不过,药品与食品的销售套路可以说是完全不同,食品是完全竞争市场,而药品更多的是有限竞争,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想要杀出重围,没有大量广告宣传投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与药品的销售逻辑完全不同,药品更重要研发,而食品更重要宣传。

  然而药企在宣传推广方面天生就存在劣势。或许是没有摆脱“药品不能做广告”带来的阴影,相对于动辄千万、上亿元宣传投入的食品巨头,药企跨界后推出的产品往往在市场上难见踪迹,付出实在与回报难以等值。

  除了营销与渠道,许多药企在转型过程中,思路是无法完全适应的,这样做的结果最后就是无法在食品这个领域生存下去,最后只有选择放弃。

  总而言之,药企跨界食品在旁人看来,前途似乎十分美好,然而其中的曲折艰辛,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