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冲击,实体市场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很多企业为了存活不得不选择转型。近日,义务国际健康产业城总经理薛柱在2016中华工商时报年会上讲到,义务作为小商品小百货的集中城市,小商品技术含量不高,缺少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第三方世界国家抄袭。

  如何避免互联网冲击实体经济,如何利用互联网结合经济市场发展企业,企业即使转型选了什么样的行业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转型时,薛柱选择了医疗健康产业,对于进入这个行业,薛柱最深的感悟是,“其实健康产业并不健康。”

  “当前,政府抱怨,医保入不敷出;患者抱怨,药价居高不下;医院抱怨,医患关系紧张;生产厂家抱怨,竞争激烈,日子难过。”国内医疗采购需要改革,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薛柱认为这是历史性的机遇,目前大部分医疗销售主体与平台都是政府主导或跟随政策发展,我们是一支少有的民间力量,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的企业。

  同时,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10万亿元市场规模,健康产业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

  中投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为4.9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未来5年(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6%。

  薛柱表示,义乌国际健康产业城不是简单的一个实体市场。要利用这个75万平方米的义乌国际健康产业大市场整合生产厂家,统一管理,实行优胜略汰,末位淘汰制度;打造成品牌市场,实现统一物流,统一仓储,统一配送和售后。真正做到供应链安全,扁平化采购,规范化运输仓储,快速配送与服务。要想做到以上理念必须结合互联网思维,形成利益共同体策略,整合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按照最朴素的市场化思路来做市场。”薛柱说,即使政策再怎样变化,但供应、物流、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服务好市场化程度高的采购主体,做好现有体制下采购者的“店小二”,保证这套运营模式清澈透明。中国医疗企业要健康、要发展、要“走出去”,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灵魂。薛柱认为,国内发展靠打造“关系网络”,国外靠贴牌,这两种方式是做不好的。

  国内医疗企业大部分都在年产值2000万元以下,让这些企业在现有的环境中靠自身发展壮大是很难的。薛柱说,义乌国际健康产业城是以品牌市场模式“走出去”,发展自身的销售网络,以“买全球,卖全球”的理念整合全球优势产品,实现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健康产业销售平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质量,所以要严格把手产品质量关,发扬工匠精神制造精致产品,提高产品的销售量来促进工厂的发展。另外,在产品没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企业需要整合研发团队,以创新的模式与高科技相融合,研发专利产品,让中国健康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从而引领世界,这也是薛柱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