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间,在新科技和新理念的驱动下,创新药、智慧医疗、健康管理、非公医疗等多个赛道产生了非常多的创新机会。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从防疫药品、防护物资、疫苗、检测、医疗服务,中国医药健康产业链经受了挑战,也让这个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在2020年10月10日开幕的“天府健谈·CHS 2020第五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上指出,当下探讨和交流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正当其时。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分布式创新非常必要。这种创新契合了我们当前情况,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空间、平台进行创新,最后集大成,这是一个省时省力很好的做法。”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在本届峰会的主旨致辞中如是表示。

  这一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成都市卫生健康委支持,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与亿欧大健康联合主办的大会已成功举办了4届。本届峰会以“分布式创新·重构健康生态”为主题,采取1场高峰论坛+4场产业论坛+若干配套活动的形式,聚焦创新药、智慧医疗、非公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应用等五个主题,聚集政、产、学、研、投各界上百位医疗行业大咖及上千名观众,共话大健康产业创新之道。

  疫情促进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今年的新冠疫情,给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节点。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学高指出,疫情促进了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共分为5个方面,一是支撑卫生健康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支撑卫生健康服务模式的创新,三是促进医疗运营管理的效率提升,四是促进卫生健康新旧动能转换,五是加快卫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设。

  疫情期间,通过地图大数据预测人流密度,监测疫情相关人群动向,一键上报疫情检查情况,实时生成疫情数据报告,研判疫情态势,开展就医查询——大数据正在提供科技支撑,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谈及健康医疗大数据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时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疫情的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发现传染源方面,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人群轨迹识别以及风险的监测,从而确定高危人群分布”。

  不过,金小桃也指出,信息化、大数据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推动信息化、大数据应用的共享共建、实现共赢,是我们接下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布式创新让医疗健康产业大有所为

  “在大健康复杂的生态和多元化元素中,所产生的点状创新汇聚成面,这个过程就是分布式创新。”亿欧公司轮值总裁高昂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近两年间,在新科技和新理念的驱动下,这一趋势非常明显,也正因此,创新药、智慧医疗、健康管理、非公医疗等多个赛道产生了非常多的创新机会。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企业之一,GE医疗在中国市场已经深耕上百年,而此次疫情又让他们梳理了自己的战略。GE医疗中国CEO张轶昊表示,当前,GE正在围绕全面国产、数字赋能、合作共赢,打造智慧医疗的生态圈。在他看来,全面国产比本土化重要,国产的解决方案现在已经能服务全世界。

  作为一家医疗全产业服务集团,基层、社区是企鹅杏仁集团整体业务发展中的关键词。企鹅杏仁集团CEO、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指出,以患者为中心,这次疫情让他们跟社康做了一个更深的连接,未来的新机会点在于医保结算优势、计疫项目和服务改造成长潜力。

  新冠疫情也加快了“健康中国2030”从“疾病”到“健康”的理念转变。今年,国家也再次强调,要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围绕“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健康体检的分布式创新”这一主题,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指出,早筛技术的突破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另外就是利用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为检前、检中、检后赋能。在现在的体检流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已用于肺结节诊断、心电、超声、眼底筛查等,来做大量早期的疾病筛查和诊断。

  在大量资本簇拥及政策扶持下的今天,全球的生物医药技术也正不断突破。君实生物CEO李宁结合企业自身经验,分享了后疫情时代生物创新药企的研发与国际合作策略。在李宁看来,新冠疫情对生物制药生态带来了很多影响,一是抗病毒药物、疫苗、核酸检测等需求迫切;二是催生生物药企之间、生物药企和相关机构之间等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三是新药研发因为疫情紧迫、审评优先等原因空前加速,也因此吸引了更多资本对医药关注和赋能的增强。

  近年来,随着个人支付意愿日益增强,商业保险覆盖率逐渐提升,探索健康管理+保险两者结合也成为行业重要议题之一。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表示,大健康服务市场空间广阔,轻松集团正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核心的中国版“联合健康”,面向健康人群提供普惠型、互联网化医疗健康保障服务,面向慢病人群提供单病种服务,面向重症人群提供精准医药服务和创新支付方案。

  同样在互联网健康领域深耕多年,好大夫在线CEO王航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也有着清晰且深入的认识。据他介绍,疫情期间,以好大夫在线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在线上开辟了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在王航看来,第三方平台的未来应以医生为核心,去构建所有的体系,只有这些人才能提供最稳定的服务产出。此外,开放机制则是另一个关键运营点,还要把医生的开放生态搬到互联网上。

  ”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是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新冠疫情加速大健康产业成为全球财富集中产业。“中电数据董事长李世锋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发表了上述观点。

  谈到互联网、大数据,始终无法回避开信息安全这一问题。此前,国家发布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标准,标志着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步入新时代。围绕等保2.0时代的健康医疗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北信源董事长林皓建议:要高度重视工作秘密及个人隐私保护,提高突发事件追踪溯源能力,加强日常事件处置与应急系统平台建设。

  疫情之后的中国医疗投资速度加快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受到重大冲击,医疗产业投融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严峻的募资环境、不稳定的全球经济态势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观察当下的医疗投资现状与挖掘未来的医疗投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亿欧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产业投融资解读与展望》指出,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医疗行业投融资金额与事件数受到短期压制,但医疗卫生领域的补短板需求及各项政策加速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基于此,下半年医疗行业的投资速度将会加快,并有可能全年超越2019年的投资额与投资数量。

  对于经历疫情考验的中国医疗行业投资来说,将会有哪些变和不变?在元生创投管理合伙人林艺看来,首先不要投资那些伪临床需求或没有优势的产品,其次要关注团队的专业性,最后要看其临床注册或商业模式是否符合监管需求。“今年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医疗企业上市,但我们认为现在可能的投资雷区是盲目的追高。”林艺同时表示,因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等政策,降低了医药企业上市的门槛,这也促使投资机构考虑在投资时战略前移,敢于投资更多、更早期的优秀创新型医疗项目和企业。

  而在泰康投资CEO黄升轩看来,今年是十年一遇的投资机构 “大年”,类似的机会上一次出现是2009年的创业板,它挽救了很多人民币基金。当前随着注册制的推出,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有着长远意义,这使得机构有了很好的退出机制。他同时认为,新技术提升了医疗效率:一方面是产品端,比如AI应用于影像或者药物发现;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的管理方面,包括自然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辅助诊断,这些都优化了医院管理体系,也提升了医生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分布式创新构建智慧医疗全生态

  当前,全球抗疫之战仍未彻底终结,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正面临重构,尤其是疫情引发的对医疗系统的检视与思考,新基建政策的落地实施,让“智慧医疗”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在10月11日上午的智慧医疗产业论坛上,亿欧大健康发布了《2020年中国智慧医院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从智慧医院的概况、主要参与的建设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方面,介绍了中国医院智能化发展的情况。

  纵观整个资本圈和人工智能圈,医学影像AI产品仍是关注热点。作为医学影像AI的前瞻者,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指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整体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疫情推动多方加速产品价值提升与落地。根据亿欧智库此前的推算,到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院端)将达到17.53亿元。

  基于这样的市场空间,刘士远也对医学影像AI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八大趋势研判,在他看来,医学影像AI产品将向多样化发展,加深产品功能垂直深度,同时将逐渐完成诊疗闭环的打造,“从诊前、导诊、问诊、诊断、检查、治疗的完整过程,整个闭环都需要AI的参与。”刘士远说道。

  除了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结合也是医疗领域探索的话题之一。拥有临床医生与医院管理者双重身份,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认为,把医院几乎所有功能都搬到网上来,与实体医院无缝连接,还是比较难的,“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用户体验要好,而这对于互联网提出了特别多细节要求”。在他看来,疫情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制定规范与标准,以及取得技术创新和突破;此外,互联网医院更需要做的是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而这需要制度和体制的保障。

  除了医院、医生,随着5G技术的普及,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疗的加速结合,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思考,如何跟上智慧医疗时代的脚步?围绕“生态联结,构建智慧医疗体系”,京东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王东媛指出,让医院专心做核心医疗业务,京东健康则通过智慧医疗全场景生态,帮助医院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丰富运营能力,使线上线下一体化更便捷,医疗服务闭环化更流畅,健康管理多元化更全面,数字化医疗运营更精准。

  百度健康总经理、百度健康医典总经理杨明璐则从场景和体验两方面分享了她的看法,围绕“智慧全场景,服务新体验”,基于百度的搜索入口资源和强大的AI、大数据能力,百度健康希望做好两层连接:一层是连接用户的需求和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另一层是连接好供给侧和供给侧需要找到的用户。

  互联网巨头的医疗布局各有特色,在阿里健康的业务版图中,智慧医疗则被单列称为“数字医疗新基建”,这一业务具体涵盖码上放心追溯,医疗数字化等。“数字医疗新基建是我们提出的智慧服务总体架构,在数字智慧服务、数据处理、应用,我们下了很多功夫,包括院际的协同、医联体能力的串联等等。”阿里健康高级副总裁陈永胜指出。

  从整体上看,医疗AI在今年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上半年已有三四家企业获得了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不过,在行业人士看来,拿证固然重要,但规模化变现必须建立在产品成熟、过硬的基础上。

  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认为,任何一个新行业起来时的泡沫化对这个行业是有一定害处的,希望行业领袖尤其是医疗界、影像界的领袖能持续对这个行业进行支持、帮助、指导,医学影像行业还刚刚学会走路、跑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今年6月,GE医疗与强联智创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携手致力于推动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对于此次合作,强联智创创始人兼董事长秦岚认为,介入治疗这个场景,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跨学科的结合场景,而与GE医疗的互动和合作,更像是神经外科和影像科亲密无间的合作。

  目前,医疗AI在临床的难点和痛点很多,医院真正在使用的或者即将使用的产品少之又少。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主任希望跨界部门更多加强交流,同时也呼吁行政主管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机制、体制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理顺,使得医学影像AI能真正意义上快速健康发展。

  来自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副组长萧毅认为,作为医疗端,要有足够的包容心、耐心,接受任何一个能促进医疗发展的新生事物;而对于研发端,大家做产品时要真正和临床更多交流,用更多的耐心慢慢培育精致的产品——只有这样,整个行业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